全國熱線:0755-26905858
發布時間:2020-04-07 來源:梵天管理 瀏覽數量:32305
“邁出收購沃爾沃這步,我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我們可能是面臨生死存亡的選擇。當前的情況,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如果退出收購,社會一定認為我們是炒作、噱頭,將對吉利品牌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選擇收購,我李書福也許就會傾家蕩產,我的身家性命都放進去了?!?010年3月25日,還有三天就要進行對沃爾沃的并購時,李書福對董事會成員的這番講話在十年后才被外界知曉。
十年后,李書福押上身家性命的這次豪賭被視為吉利汽車創立以來最為成功的戰略決策之一。現在回頭來看這十年歷程,可以說,,吉利和沃爾沃攜手走過了各自發展史上最輝煌的十年。
從全球化布局的角度來看,吉利牽手沃爾沃,開啟了中國車企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大幕,這十年來,吉利依托與沃爾沃的技術合作,在全球多地設立研發和造型中心,實現了產業鏈全球化布局。對沃爾沃而言,與吉利牽手的這十年,是其走出北歐,擁抱中國,進而實現從中國走向全球市場的輝煌十年。
十年中,吉利和沃爾沃的全球化,雖然路徑不同,但均順應汽車產業全球化浪潮的大勢而動,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沃爾沃品牌來說,與全球化同步進行的還有供應鏈的本土化。從2013年在華建廠以來,沃爾沃不斷加大供應鏈的本土化力度。如今,沃爾沃汽車中國供應商的數量從2013年的不到200家增長到目前的1700多家。從這方面來看,吉沃牽手十年,也是市場的全球化與供應鏈體系的本土化相輔相成的十年。
吉利:從中國走向世界
吉利并購沃爾沃,開啟了中國本土車企并購海外車企的先河,對吉利本身來說,也是其吸納先進技術,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開始。
如果追溯吉利的全球化步伐,應該從2006年其與英國錳銅成立合資公司算起;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后,全球化進程加速;2013年,吉利收購了英國錳銅控股的業務與核心資產,完全擁有了這家英國著名的黑色經典出租車公司。隨后,其先后入股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并成為戴姆勒長期戰略投資者。
除了入股外資汽車品牌外,吉利也開啟了海外建廠的計劃。吉利汽車參與合資的“白俄吉利工廠”是中國于白俄羅斯的首個汽車合資項目,也是吉利第一個海外建廠項目。如今,吉利控股集團在全球三大洲(北美洲、歐洲、亞洲)布局有整車及發動機工廠,涉及到中國、美國、英國、瑞典、比利時、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
對于吉利快速前進的全球化步伐,吉利方面評價道:“吉利并購沃爾沃是吉利開啟全球化之路的加速器。”其中,“吉利并購沃爾沃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對所做承諾的堅守,為吉利后續海外投資與并購提供了信用和實力的背書。”
關于文化的融合,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回憶說,“李書福董事長曾經說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如果我們彼此尊重、信任,建立開放多元的企業文化,就沒有不融合的道理。”
在吉利并購沃爾沃的這十年中,無論是“放虎歸山、充分授權”,還是“開放協作、融合發展”,都充分體現了吉利尊重沃爾沃品牌及其文化的發展理念。中國文化倡導兼容并包,協同發展,吉利將中國這一傳統文化理念發揚光大,并應用在企業管理中。
目前,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有吉利汽車、領克汽車、幾何汽車、沃爾沃汽車、Polestar、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汽車品牌。這些品牌相對獨立,又協同發展。當然,不同品牌的背后,也有人才和地域的差異。據介紹,目前吉利控股集團擁有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近5萬名外籍員工,外籍員工占比達42%。
吉利方面表示,建立“尊重、適應、包容、融合”的全球型企業文化,是達成合作共贏,實現企業在全球市場布局的成功秘訣之一。
沃爾沃:扎根中國,面向全球
如果說吉利并購沃爾沃開啟了其全球化之路的加速器,那么這樁交易的達成對沃爾沃來說,同樣為其走出瑞典、開拓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提供了契機。
從2010年簽署并購協議,到2013年在華進行國產化布局,沃爾沃在吉利的賦能下,迅速走出北歐,在第二故鄉中國落地生根。2013年8月,沃爾沃成都工廠落成;同年9月,大慶工廠正式落成;緊接著,沃爾沃汽車張家口發動機工廠于2013年10月落成并投產;2017年3月,亞歐汽車制造(臺州)有限公司正式建成,這是中國第一個CMA基礎模塊架構工廠,由吉利控股集團投資、按照沃爾沃標準建設,并由沃爾沃汽車集團負責運營。
十年間,隨著一座座工廠的快速落成,沃爾沃也開啟了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全球化征程。2017年5月,沃爾沃大慶工廠生產的S90通過中歐班列出口歐洲,同時將比利時根特生產的零部件進口至中國,實現了沃爾沃在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進出口閉環,帶動了兩地汽車工業的資源互補和協同發展。
如今,在中國之外,沃爾沃在瑞典哥德堡、比利時根特、美國查爾斯頓均設有整車制造廠,并完成了在歐洲、美國、中國三大市場的本土化布局。其中,中國制造是沃爾沃制造戰略的核心之一。與其它品牌實行的“國產化”不同,沃爾沃以“在中國,為世界”為其全球戰略布局的基本理念。作為目前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出口歐美市場的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在中國生產的車型迄今已經出口至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
在擴大出口量的同時,沃爾沃也在增加中國本土供應商的數量。數據顯示,沃爾沃的中國供應商數量已經從2013年的不到200家增加到目前的1700多家。中國采購已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
國產化率的提升也為沃爾沃在豪華車市場帶來了充足的競爭力。從2014年起,中國市場躍升為沃爾沃汽車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通過對比最近十年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我們發現,沃爾沃汽車在十年間使其從2010年的3萬臺躍升至2019年的15萬臺。
與此同時,沃爾沃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也在持續攀升。2019年,沃爾沃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741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8.5%;營業利潤為143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0.8%;現金流相較2018年增長超過一倍,達到116億瑞典克朗。
面對沃爾沃這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吉利方面表示,吉利對中國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是沃爾沃扎根中國第二市場的關鍵,也是吉利對沃爾沃賦能的體現。
袁小林在接受采訪時不無感慨地說,“沃爾沃汽車這十年取得的成績,跟李書福董事長制定的’放虎歸山’的發展戰略,以及‘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基本原則密不可分?!?/span>
袁小林認為,被吉利收購后,沃爾沃汽車在新產品和業務開發上有了很多自主權,“可以真正開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產品?!北热纾琒PA平臺的推出;CMA基礎模塊架構的開發等。
擴大協同范圍,尋求進一步融合
在合并給雙方帶來較大發展契機的基礎上,今年2月10日,吉利和沃爾沃共同對外發布消息,稱雙方正在籌劃業務的進一步整合。重組后,新業務集團將通過香港吉利汽車上市主體來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并將考慮在斯德哥爾摩上市。
對于雙方的進一步重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旸在吉利汽車發布2019年財報發布會上對外表示,吉利和沃爾沃合并之后將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公司,雙方在研發等方面將有新的突破,同時,雙方合并更有助于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在談及相關問題時,袁小林表示,吉利與沃爾沃的深化合作將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和財務上更加有效協同。據了解,沃爾沃汽車未來的戰略目標和方向是在下一個十年中期成為行業引領者以及消費者出行服務商。要實現這個目標,其必須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共享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而此次通過業務重組,雙方將更具規模優勢,同時也能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和資源來引領行業變革。
吉利并購沃爾沃十年,對吉利來說,是其全球化戰略加速前進的十年;對沃爾沃來說,是其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十年;對雙方來說,是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加強技術協同和文化交融的十年。如今,站在2020年的時間當口,吉利和沃爾沃還將有新的動作,這就是尋求進一步重組,以實現更多的協同效應和規模優勢。
下一個十年,對吉利和沃爾沃來說,都不再需要李書福押下重注,只需在既定的戰略方向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將迎來又一個雙贏的十年。